close

去焦慮,多想快樂的事情
引用自聯合新聞網-健康醫藥

朋友的先生出了車禍,前額葉皮質受傷了,她打電話向我抱怨:「他以前是個囉唆婆,擔心這個、擔心那個;現在,什麼都不煩心,好像天塌下來有別人頂」。我說:「那不是很好嗎?」她說:「可是他也失去規劃的能力,問他今天下午要做什麼,他都答不出來。」她所描述的正是這種病人最顯著的症狀。透過這些病人,我們才了解原來「焦慮」是跟「未來」有關,不能想到未來,焦慮也就消失了。

演化要我們未雨綢繆,總是去想未來,但是未來充滿了不確定性,所以不分中外,人都喜歡算命,雖然算命不一定準,但是多知道一點未來的訊息,心比較安。人對確定性的需求可由下面這實驗得知:這個實驗是讓自願者接受二十次電擊,一組是二十次強電擊,另一組是隨機出現三次強電擊,十七次弱電擊。結果,弱電擊組的心跳比較快,汗流得比較多,比較害怕,因為他們不知道什麼時候強電擊會出現,無法預知未來,所以比另一組更焦慮。

要去除這種不確定性的焦慮,惟一的方法就是爭取主動,如果操之在我,這個不確定性就大大減少了。美國的研究發現,在大企業中,職位愈低的,消化系統的毛病愈多,大老闆天威難測,小職員每天戰戰兢兢,不確定性太高,日子難過。

演化雖然使我們容易焦慮,但是它同時也給了我們一個補救的方法,就是當痛苦的結果是「愉快」時,我們會忘卻前面的痛苦,只記得後面好的感覺。

有一個實驗請自願者把手伸入冰冷的攝氏十度水中60秒,同時用電子量表來回報他的不舒服感覺,同一個人在另一個實驗情境中,是要把手要浸在水槽裡90秒,前面的60秒是十度的水,但是後面的30秒水溫升到攝氏15度,所以長、短組都是60秒的冷水,但是長組外加30秒的溫水。

在當場,長的比短的痛苦,但是在做完實驗5分鐘後,實驗者問如果再做一次,他們要選長的或短的組時,竟然有69%的人願意選長的,因為長的最後30秒是比較不痛苦的。我們的大腦記住了最後好的感覺,這是為什麼女人生孩子那麼痛,下次還敢去生,因為她只記得美好的結局,過程的痛苦會忘掉。

看到大腦的這些特性,我們可以想辦法減少自己的焦慮,若是無法爭取主動,可以在腦海裡放一些最喜歡的歌,最想做的事,最喜歡吃的東西,「期待」會激發大腦中的多巴胺,多巴胺跟正向情緒有關,所以雖然造命者天,立命者仍然是我,把握住這點,人就不會憂鬱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阿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