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TAKU 

  中文譯作御宅,這個名詞在日本以至海外都有各種不同而且差天共地的解釋,
  『簡單來說,一般解作意指極度狂熱的ACG迷,他們對於ACG和其他相關的知識可說無所不知,
  而且鑽研很深,常有獨特之見,但外間則視他們為一群除了ACG之外就什麼都不管,
  也什麼都不會的人,最悲哀的是,外間的偏見有很大部份的確是事實。』
 
  但小心,這個字眼在日本主流文化和海外部份人士心目中有著相當負面的含意
  (原因請看下方的'宮崎事件'解釋),不要亂用,特別是在日本人面前。 
  代表人物:外號『OTAKING』(御宅之王),前GAINAX的老闆岡田斗司夫。

 *宮崎事件

  『所謂『宮崎事件』就是指:1988年8月至12月之間,日本崎玉縣連續發生三單女童分屍案,
  而1989年6月在東京再發生一單女童分屍案。1989年7月警方逮捕兇手宮崎勤,
  警方在搜查兇手的住所時發現許多動漫畫相關資料,以及大量描寫性變態與性虐待的漫畫、
  同人色情影帶和色情同人誌,與及他誘拐女童拍下的變態錄影帶。而兇手亦坦承殺害四名女童並將其分屍,
  並吃屍體飲人血,還把殘屍拍進影帶中...後經精神鑑定,
  證實宮崎勤手分裂性多重人格的傾向。本案在當時可謂震撼全日本,
  所有媒體都藉這事件大作文章, 1997年東京地院宣判宮崎死刑,但現仍上訴中。

  宮崎事件件事對'御宅'最直接的影響是:
  1:由於在宮崎勤家中搜出許多動漫畫相關資料和大量色情同人誌、同人影帶和變態色情漫畫等,
    所以媒體便將'御宅'和宮崎事件拉在一起,將御宅打成為一群反社會的危險人物。

  2:日本政府利用這次機會向ACG界大肆攻擊,
    演變成日後以'有害圖書運動'為代表的一連串的日本政府整肅、打壓ACG界的行動。

  3:這一連串以"維護社會善良風氣"為名,打壓、統一ACG界為實的行動,
    使由1990年開始日本 ACG界進入長達五年的冰河期,直到1995年《EVA》播放後才漸漸復興。』

  *為何日本人害怕OTAKU?御宅族的日本悲劇

    御宅 = OTAKU(),已經是日本動畫狂熱者的代名詞。

    在海外,被稱為御宅族的人通常是指不論在知識和技能上都遠超一般坊間ACG
  ( Anime、Comic、Game的簡稱)迷的狂熱份子,可算是ACG迷中的精英。
  而事實上這群御宅族的確在青年文化界中佔了很重的位置,你隨便走到那一間青年雜誌的編輯部亂抓一個編輯 
  都很可是是御宅族的一份子。以香港來說,套年初水木一郎和堀江美都子到香港開演唱會為例,
  當筆者友人看完全場的觀眾(由於宣傳極為不足,所以到場的差不多都是消息靈通 的御宅族)
  後開玩笑一句:『假如一個炸彈落下來下星期全香港就沒有青年書出!』,
  可見御宅族是如何”佔領”香港青年文化界。

   在日本御宅的勢力就更是驚人,當今日本的第一線漫動畫人十個有七個都是御宅族,
  例如九十年代的代表動畫公司GAINAX的創立者之一岡田斗司夫就是公認的御宅王(OTAKING),
  而公司的成員亦是以御宅族組成,而漫畫界近日大紅大紫的赤松健和藤澤亨也是一非常典型的御宅族。
  雖然不至於”佔領”當今日本ACG界,但其影響力之驚人卻絕對不能忽視。 
  
   雖然御宅族在日本的勢力和影響力相當驚人,但在日本OTAKU這三個字卻是禁忌,
  日本人一聽到御宅就會臉色大變,雞飛狗跳的跑開,就連洪水猛獸都沒有那麼可怕。
  就算是御宅族之間,除了極少數已公認為御宅族的人(如岡田斗司夫)之外
  大家都盡可能避免以御宅之名互相稱呼,搞得御宅族像是什麼秘密結社的社員又或者邪教門徒一樣。

    大部份人(包括岡田斗司夫在內),都以為御宅族名聲會這麼差是因為八九年在日本發生的宮崎事件,
  但原因真的是這樣嗎?筆者不這麼以為。

    個人推論,宮崎事件只不過是日本社會對御宅族的排斥行為的一個藉口,
  真正問題在於日本的民族性:單一價值觀、群體排他性和勝者正確論。
  這三種日本人出名的民族劣根性正是使御宅族惡名遠播、不見天日的元兇。
  由於這篇文章不是八股式的大學論文,
  所以筆者不會在這裡引經據典寫一大堆你不懂筆者也不懂的數字和資料來引證一些論點,
  而是從漫動畫本身、甚至是一些日本電視劇集常見的內容來去作例。 

  ----------------------------------------------------------------------------------------------------------

  單一價值觀:非黑即白的的世界 

  雖說日本國內也有及少數民族,但本質而言日本是一個單一民族國家,同樣地,日本亦是一個單一價值觀的國家,
  也就是說,極大部分日本人的想法和思考模式都是大同小異。以足球的漫畫為例,
  差不多故事中所有足球員的踢球哲學都是大同小異的,那就是說沒有一套對等的哲學(即是兩個哲學都是對,
  而不是非黑即白)是和翼他們相信的哲學共同存在,那就是單一價值觀的好例子。

  你或者會說:『每個人都是單一價值觀的吧,那有一個人會有兩套價值觀?』沒錯,除了精神分裂病患和政客之外,
  依班人的確只有一種價值觀,但日本人的不同在於他們不承認有另外的價值觀存在,看看外國,
  美國不但是一個多民族國家,而且各種各樣價值觀的人都有,由早年的Bebop樂手到達達主義再到嘻皮士,
  甚至限在仍然在歐美活躍著、駕著哈利電單車四處跑的地獄天使等,他們雖然不被社會大眾認同,
  但社會卻不會排斥他們,讓他的有生存的空間,原因是美國『雖不認同,但要容忍』的立國原則
  和相對而言較為廣過的容忍度(當然任何事也有例外,這裡所指的是一般性而言),就算不認同對方的價值觀,
  但要容忍對方的價值觀,並保護對方有不同價值觀的自由。所以雖然美國史上曾爆發無數的種族問題
  (種族問題基本上和價值問題密不可分,但這是另一個論題,不在本文的討論範圍內),但最後都是少數的族類得勝
  而不是大眾消滅少數,而民主的基本正是如此:不單維護大多數的利益,也要保障小數人的權利。

  不好,離題了。

  簡言之,就是日本人沒有容忍和自己不同的價值觀氣量,在這裡,
  單一價值觀是指:除了自己所信的價值觀之外,不容其他價值觀存在,即使這種價值觀對他們完全沒影響。
  而御宅族正式擁有和一般日本人完全不同的價值觀的小眾。日本人完全無法理解、也不打算理解這群人為何
  會對一些小孩子玩意(別以為日本是ACG大國國民就會有一個較正面的態度去看這些所謂"次文化",其實
  大部分日本人仍視ACG為給小孩子的玩意,登不了大雅之堂)
  會如此著迷並大研究,並對這群小數族群加以敵視。

  而從單一價值觀引伸到群體排他性,表面看來這兩種東西好像風馬牛不相及,
  但實際上這兩種價值觀是二而一、一而二的。

  群體排他性:非友即敵的心態

  至於群體排他性則依像是日本人『名物』,公認為群體性極重的日本人,小至學生團體,大至公司部門,
  差不多每個日本人都必須有一個地方讓他們立足,為這個地方而努力,而日本人認為這樣才叫做『團結』,
  才算得上是『同伴』。我們再看看漫畫,差不多九成漫畫的主角身邊都有一群同伴,這些同伴可能個性各異,
  但他們卻有著同一理念、同一價值觀,而不同理念的人是不可能當同伴的。

  群體說過了,那排外又怎麼一回事?在上段談過有關單一價值觀,而那就是排外之源。
  再次引為例,在故事中除了主角們所信奉的踢足球理念之外,就沒有其他對等的理念,
  而所有擁有共同踢球理念的朋友就算是不同國家但一定會是朋友,這種以主角大空翼的足球理念為中心的
  "虛擬組織",其成員不但在球場外必成好友而且在球場內亦踢得非常"君子",
  沒有為勝利鬥個你死我亡的情況出現。但不在這個"虛擬組織"中的人呢?他們先是看不起翼所信奉的理念,
  再而挑戰,最後不是敗得慘兮兮的感化,(但實際上仍視必須打敗對手才能感化,
  那就是說:勝者的理論就是正確的,有關聖者正確論下文會詳論),加入這個組織,
  從來沒有一個角色是有著和翼保持一個對等的關係,因為翼是主角,接受他的理念就等於附屬於他,
  那可以和翼平起平坐?
  
  的立子可以說明日本人那種群體排外論的特質:自己和信奉的理念不一定是自己認為是正確的理念,
  很可能是某個大人物所信奉的理念,但人云亦云、訴諸權威地認為正確,
  對於別人不認為正確又或者認同其他的理念就視之為敵,一就是"感化"讓對方相信自己的理念,
  不就是趕盡殺絕。談到這裡各位就可以理解到御宅族為何會在日本飽受逼害的因由了吧?
  GAINAX的名作其中一幕是主角的上司晚上帶著女人花天酒地,
  但身為主角的御宅們卻坐在電影院前通宵等看<超時空要塞>電影版!主角的上司對主角做的是冷潮熱諷,
  她認為下班後除了花天酒地之外其他一切都是不對的,但他沒興趣去感化,也沒本事消滅,
  所以只好以冷潮熱諷來攻擊。

  最要命的是由於御宅們是小眾,沒有反擊的能力,但加害者卻以為他們佔有優勢,不是因為人多勢眾
  而是因為擁有真理,而對方不敵是因為他們是錯,而這就是勝者正確論。
 
  勝 者 正 確 論 : 顛 黑 倒 白 的 歪 理 

  其實有唸歷史的朋友對於日本人這種勝者正確論應該會相當清楚:二次大戰日軍侵略亞洲,其中一項理論是:
  日本人是亞洲最優秀的民族,理所當然的成為亞洲的主宰,而亞洲各國打不過日本是因為他們是三等民族,
  日本人的勝利不是因為船堅炮利,而是因為日本人團結而優秀。在中途島之戰之前,
  甚至有不少日本人以為美國不足為據是因為美國國民沒日本人般團結,而日本人是天皇之子民,
  哪可能會敗給個人主義的蕃邦外族美國?

  到了戰後,由於日本是完全的敗給美國,所以對於美國有一種崇拜情意結,認為美國一切都是好的、正確的,
  日本一切都是差的,不對的,在這種崇美情意結之下,日本完全接納美國文化,
  對於美國政府自然是不可能說個"不"字。反觀,對亞洲各國日本一直不承認敗給他們,
  以日本那種勝者正確論的邏輯解釋:日本打贏他們那就是日本是正確的,
  為何正確的要聽錯誤的人所發出的要求?

  其實這種想法非常荒謬,信念正確與否豈能以力量的形式來決定?借<浪客賤心>中緋川劍心
  的說法就是:『假如你(明神彌彥)認為勝利者就是正確,那豈不是和志志雄一樣?我們
  (劍心對志志雄)勝利並不是因為我們正確,而只不過是因為時代選擇了我們。』
  而銀英傳的楊威利說得更直接:『沒有把把才能、技術及人格完全混為一談更傻的事了。
  把勝利的原因完全歸功於道德的優越,簡直就是可笑到家了。』簡言之,就是勝利和擁有真理與否、
  道德高下完全無關。再用一個有趣的例子:在<福星小子>中龍之界和弁天決定誰較有女人味,
  但方法卻是打一場架!誰打勝誰就有女人味,聽起來很可笑吧?女人味和打架利害有關悉?
  但細想,這不就是勝者正確論的變種嗎?

    由一國之表現引申到社會之間的問題,御宅族人少力弱,各自為戰,
  加上沒有危機意識和社會意識極為不足,根本不是掌握傳媒公器的衛道之士的對手,
  衛道之士以為御宅族不敵是因為真理在他們手中,
  特別是宮崎事件給了衛道之士一個最大武器,攻擊、中傷更加肆無忌憚,
  而一向沒有自主性思考、愛跟風的大眾受到傳媒影響也自然以為御宅族是一群陰暗的、
  反社會的、極危險的族群。

*不見天日的御宅們

   惡評一旦建立,要日本人改變心目中御宅族的不良形像就比登天更難,
  而西方傳媒(如Newsweek)在受到日本傳媒的影響下作出了對御宅極差的理解和評論,
  日本傳媒反過來利用這些評論來攻擊御宅族,使御宅族更不見天日了。
  雖然岡田斗司夫等人努力去改變一般人心目中的惡劣形像,
  但就連御宅自已都給傳媒攻勢下認同(或者說是屈服比較正確)御宅的負面形像,
  那又怎能去改變石頭般的日本人成見?

    就算是海外也有不少人認同日本一般人心目中的御宅形像,
  如香港的御宅界雖然清楚御宅所代表的意思,
  亦不怕對外自稱御宅但對一般大眾和一般ACG迷來說,
  御宅不是和日本的那套一樣的”解釋”,就是單單以為御宅族就是ACG迷,
  其無知的程度、思考力之不足和判斷力之低下實在令人失笑。

*地下化的名稱、地上化的影響

    雖然御宅的名字已成為一個極為負面的代號,但這不等於御宅就從此消失,
  如開始時所說,事上御宅們已經靜悄悄的入侵當今青年文化界的核心,
  而御宅文化便成為新一代ACG界的一個重要流派,雖然他們仍各自為戰,
  但御宅文化已經成為日本九十年代的重心文化,這是任何人都輕易可見的。

    『只要不叫御宅就沒問題了吧?』大慨御宅們認為只要不叫御宅那傳媒就會不管他們,
  他們仍繼續大幹御宅族的事,看起來非常自欺欺人,
  但事實上日本就正因為”OTAKU”這個字眼不再出現而認為社會已大獲主勝。

   這算是所謂的”雙贏”局面嗎?

 ( 註)所謂『宮崎事件』就是指:1988年8月至12月之間,日本崎玉縣連續發生三單女童分屍案,
    而1989年6月在東京再發生一單女童分屍案。1989年7月逮捕兇手宮崎勤,
    警方在搜查兇手的住所時發現許多動漫畫相關資料,以及大量描寫性變態與性虐待的漫畫、
    同人色情影帶和色情同人誌,與及他誘拐女童拍下的變態錄影帶。
    而兇手亦坦坦承殺害四名女童並將其分屍,並吃屍體飲人血,還把殘屍拍進影帶中...
    後經精神鑑定,證實宮崎勤手分裂性多重人格的傾向。本案在當時可謂震撼全日本,
    所有媒體都藉這事件大作文章,1997年東京地院宣判宮崎死刑,但現仍上訴中。

  *宮崎事件件事對御宅最直接的影響是:

      1:由於在宮崎勤家中搜出許多動漫畫相關資料和大量色情同人誌、
      同人影帶和變態色情漫畫等,所以媒體便將御宅和宮崎事件拉在一起,將御宅
      打成為一群反社會的危險人物。

      2:日本政府利用這次機會向ACG界大肆攻擊,
      演變成日後以『有害圖書運動』為代表的一連串的日本政府整肅、打壓ACG界的行動。

      3:這一連串以”維護社會善良風氣”為名,打壓、統一ACG界為實的行動,
      使由1990年開始日本ACG界進入長達五年的冰河期,直到1995年<EVA >播放後才漸漸復興。 

  【 完 】 大家看的辛苦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阿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