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快樂 降低成功標準

引用自聯合新聞網-健康醫藥

最近常見媒體報導,到底人生要存兩千萬元還是兩億元才能滿足、才能「過自己的人生」。許多媒體鼓吹要有在中國、歐美生存的能力,人生才算成功。如果多數台灣人都認同媒體設定的成功目標,也就難怪愈來愈多人覺得不快樂。

許多關於快樂 (happiness) 的研 究指出,影響人生快樂與否有兩個重要因素:一、是否有穩定的社會環境,如水電等公共建設、公共衛生、國民教育、可信任的司法。二、所達成的成就,距離自己為自己設定的人生目標是否接近?事實上,在已開發國家,富豪的快樂程度,比起一般中產階級,在統計上也只多了微不足道的百分之幾而已。

愈是全球化時代,成功機會愈是屬於少數人。連Motorola手機、Yahoo這樣的強勢品牌都可能快速貶值,而印度的程式設計工廠可能會讓西方許多數理天才失業,再再說明,全球化時代的成功與失敗,跟個人努力早不成正比。

同樣是棒球高手,極菁英如王建民可以得到上億身價,但普通菁英的國手三十幾歲後只能到台北市養工處幫我們管馬路。當我們鼓吹下一代放眼中國市場時,等待他的可能是兩億競爭者,英語比他好的有5000萬人。成功者得到媒體吹捧,但絕大多數人只能渾渾噩噩、不上不下地過完一生……以媒體的標準來看。

台灣媒體發布的「快樂調查」,與我在學術期刊看到的全球性調查有很大的差異:台灣收入較低的中產階級很不快樂,而且明明只有一兩百萬元資產,卻期待要有兩三千萬元財富。是調查方法有誤,還是因為台灣上班族對人生有不合理的期待?

要讓台灣人快樂起來,促進經濟成長是個方法。但從日本、韓國、香港的例子來看,經濟成長也很難確保平均分配,絕大多數的上班族,別說上千萬元資產,連買間幾百萬的公寓都很辛苦。要讓大多數的台灣人都快樂起來,降低或重建人生目標,才是最有效的方法。

許多上班族以兩千萬元資產為人生目標,很明顯是因為台北像樣的公寓動輒千萬元,因而墊高了資金需求。如果你發現你的能力與機運距離一千萬元很遙遠,或許你該做的是離開台北,放棄台北的成功機會;把台北當成職業訓練場,但不要把人生的夢想寄託在台北。

在中南部比較難接觸到台北的菁英份子,做事的格局也許差了許多,但你可以設定一個更容易接近的人生目標。當你快樂地在中南部建立自己的領域或家庭時,你大可忘掉屬於台北的一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阿玻 的頭像
    阿玻

    阿玻太太

    阿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